杭州便利店市场竞争倒逼创新再出发 想靠服务逆袭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6-11-29 作者:匿名

   核心提示:便利店的服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也是商品,因为它赚的是消费者的心。

  最近,杭州文二西路桂花城旁,一家全新装修的名为“每天惠”的智能便利店,引起了过往许多行人的注意。

  和一般的便利店有点不同,它的门店面积更大,分一、二两层,面积超过100平方米;它的服务门类更全,除了免费借伞、借五金工具、鲜花代购、皮带打孔等个性化服务之外,还提供免费的公共洗手间、手机充电服务、Wi-Fi上网及热水饮用,甚至还有“匿名传话”这样具有互联网社交意义的服务。

  在“每天惠”负责人胡晓波看来,之所以要免费提供这么多便民服务,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吸引流量”。有了人流导入,后续的商业变现才有可能。

  这是一个零售业“小蚂蚁”——便利店厮杀得比以往任何年代都要激烈得多的时代。只专注做线下销售的传统便利店模式,早已丧失了竞争优势。在这片商业的“红海”,谁能精准售卖服务,谁才能赢得市场。

  然而,售卖服务真的有那么容易吗?

  让消费者再多停留一会儿 “每天惠”想靠服务逆袭

  在曾经的阿里人、现在的“每天惠”主人胡晓波看来,不创新,毋宁死。不连接互联网思维,哪怕东西卖得再好,便利店也难逃没落命运。

  所以,当他离开阿里巴巴,投入创业洪流之时,虽然选择的是传统的商业业态:便利店,他也想和同行做得不一样。

  这是“每天惠”迎来客源高峰的一个时段:傍晚5点。随着下班高峰的到来,人流络绎不绝地涌入“每天惠”。和许多便利店客人即进即走不同,在这里,顾客停驻的时间会更长。他们留在店里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在给手机充电,有的则是捧着书本安静地阅读,有的是来寄售二手商品,有的就是来蹭免费的Wi-Fi。

  在胡晓波看来,这些停留的消费者,都是便利店的流量入口。这和互联网的导流思路是一致的。后续的商业价值,都将与这些人流有关,而不仅仅是通过卖店里的产品来赚钱。

  在“每天惠”周边走上一圈,随便数数就能找到不下5家便利店,这其中,既有浙江本土品牌“十足”,也有喜士多、罗森等国际知名的便利店,当然,也有更为传统的夫妻老婆店。而所有这些便利店,在售卖商品的同时,也在不同程度地提供种类繁多的消费者服务,举个例子,同在文二西路上的喜士多,就免费提供热水,也有免费的Wi-Fi,而古墩路上的“十足”,不仅有免费的热水服务,而且有手机充电插座。

  而“每天惠”所做的,则是在集同行的主要服务于一身的同时,还尝试开发新的服务内容。胡晓波的梦想很大:让“每天惠”成为周围整个商圈的枢纽。比如,在即将上线的“每天惠”APP中,周围商家不仅都能入驻,而且还能利用这一平台,精准发布各类服务信息。

  杭州每4350人拥有一家便利店 市场竞争倒逼创新再出发

  2016“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显示,在全部36个样本城市中,杭州市便利店发展总排名为第20位,便利店的饱和度排名第10,即每4350人便拥有一家便利店。用白热化来形容便利店竞争的激烈程度显然也并不为过。

  现磨咖啡与豆浆、咖喱牛肉饭、水果拼盘、鸡肉三明治……这几年,经营成本很高的鲜食食品,开始逐渐进入杭州多数便利店。与此同时,送洗衣服和包包、手机充电、代收快递等多元化的便民服务,也成为更多便利店的服务内容。伴随品牌便利店的强势扩张,伴随外资便利店布局杭州的加速推进,谁也不能否认,便利店已不仅仅是一个“杂货铺”。差异化竞争,已然成为便利店在竞争中能否突围的关键。所以各大便利店都在积极求变。

  对于像Vango、全家、快客、可的、喜士多和罗森这样的便利店巨头来说,他们在思考的除了如何在便利店产品门类上推陈出新之外,还需要布局的,便是与众不同的服务。而对于打着社区O2O概念的便利店如云蚂蚁、闪电购等来说,他们的体量更轻,所能提供的服务也更能迎合伴随互联网成长的新一代的需求,比如,在他们的平台上实现线上下单,线下就能快速实现送货上门。

  “便利店的服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也是商品,因为它赚的是消费者的心。”业内人士这样指出。

  既然比拼服务售卖,那当然需要比拼谁更能走心。然而走心背后,是更为大量的成本投入。杭州的便利店,显然并没有做好准备。大同小异的服务内容,就是行业疲态的一个明晰注脚。

  全新邻里关系的建立并没有那么简单 流量转化率成变现关键

  “便利店可不仅仅是一个消费的场所,还应该是一个休息、娱乐的场地。”这是胡晓波的理解。为了聚集更多的人气和人流量,他开始尝试打破普通大众对便利店的认识。“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服务还在持续改善当中。这其中很多服务,就是消费者提供的金点子。”胡晓波说,他想利用“每天惠”这样一个实体店,构建起全新的邻里关系——周边居民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想起“每天惠”;逢年过节,大家可以在“每天惠”组织文娱活动;那些需要休息的夜班司机和环卫工人,随时可以进店喝水、休息。

  但是,对于“每天惠”的这些改变,胡晓波坦言,前期的确有很多投入。比如开辟一个洗手间,不仅占地方,而且需要各种物料费、人工投入;再比如吧台设施、电子屏、Wi-Fi等,这些也都是投入。

  在投入的回报上,胡晓波也认识到了短期内很难收回成本,“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来用洗手间的消费者都来购物,但是这些服务肯定能为‘每天惠’加分,增强我们与消费者之间的黏性。”他说。

  “传统只专注线下销售的便利店模式,已经不具备竞争优势。”浙江浙大友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孝锔说得非常直接。所以对于“每天惠”的商业模式,他表现出了不小的兴趣。但他也认为,像“每天惠”这样的便利店能否成功,关键还在于后续的流量转化率。

  “所谓的流量,就是要把线下流量成功导到线上。而转化率则不言而喻,就是把平台流量输入商圈其他商家。不过,这样的模式还没有可供参考的样本,效果怎么样待观察。”王孝锔说。

  杭州泰恒投资管理公司投资总监梁小龙的看法与王孝锔的观点不谋而合,他也认为流量是关键。“把线下流量引导到线上是项目的重点,其中,转化率就成了关键。”在梁小龙看来,“每天惠”的项目存在创新,至于成功与否,还需要创业团队不断尝试。

  不管怎样,“每天惠”们已经开始行动。杭州便利店的服务厮杀,此时其实才真正开始。

  来自:杭州日报(若牵涉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谢谢!)

文章评论 [] [ 查看完整内容 ] [ 注册新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