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天玛特之后,乐天百货也开始撤出中国?

来源:新金融观察报 时间:2018-10-23 作者:郝一萍

       在今年的秋冬时节,乐天似乎更能感觉到这场冷风的凌厉。当年的壮志豪情如今已被现实撕成碎片,在进入中国的第十个年头,曾经高喊着“致力于中国发展”的乐天最终还是选择了退出。乐天玛特彻底败走中国之后,乐天百货或许也已吹响了撤退的号角。

  撤店?

  乐天百货在中国所开的首家门店或许只能止步于2018年。

  近日,笔者发现,位于天津的乐天百货东马路店内,原本应该在收银台、会员中心的工作人员都不见踪迹;商场地下的进口超市中,原本琳琅满目的货架上空空如也,冰箱、冰柜也都断了电被闲置;据记者粗略统计,商场内包括古今、欧迪芬、ENZO、Kappa、Eland等知名品牌在内的近30个柜台已经被清空。对此,有多位销售人员向记者透露,该商场即将于12月31日之前正式闭店。

  为了核实此事,笔者致电乐天百货东马路店,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不方便透露此事,随后留下了记者的联系方式和采访提纲后称,会向上级反映,将由专门的负责人回电。但遗憾的是,截至发稿,记者尚未收到回复。

  几天之后,一名自称在乐天百货工作8年的高姓员工私下了解到记者的采访需求后与记者取得了联系,并在电话中声称乐天百货即将停业:“乐天已经从中国撤资了,在乐天玛特陆续闭店之后,目前乐天在天津仅剩下乐天百货旗下的东马路店和文化中心店。其中,东马路店计划在年底之前关闭。”

  翻看东马路店的网上评论,“冷清”“萧条”等字眼出现频率颇高,店内销售人员也向新金融记者坦言,近年来,该商场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常常有工作人员比消费者还多的情况出现。一位消费者回忆,位于商场地下的进口超市在清空之前,由于消费者较少,几乎每天都会有临期食品促销,比如买二送一甚至买一送一。

  东马路店曾在乐天百货官网上开通线上微店来挽回局面,但目前看来效果并不理想。从官网上可以看到,微店首页推荐的单品还是2017年秋冬款;点开产品链接,一些页面无法访问,而另一些则显示产品已经下架,而这些商品在下架之前的销量仅停留在个位数。

  “从很久之前公司就开始对员工以自动辞职的名义进行遣散,并要求我们统一口径,无论是撤资问题还是员工赔偿问题一律不允许对外回复。”因此,上述高姓员工并未向新金融记者透露其所在的部门与职位。

  据了解,乐天百货东马路店属于租赁地产,该物业属于仁恒旗下,而未来用于何种用途尚不得而知。

  而经营艰难的不只是东马路店一家。新金融记者了解到,目前乐天百货在中国有5家门店:2011年天津东马路店开业、2012年天津文化中心店开业、2013年威海店和成都环球中心店开业、2014年沈阳店开业。连续4年增速保持在每年1-2家门店的乐天百货,从2015年开始停止扩张的脚步,究其原因,离不开持续亏损的压力。

  据乐天集团旗下百货部门在华的财务报告显示,乐天百货在华业务于2016年销售额为970亿韩元,亏损达700亿韩元;2017年销售额为760亿韩元,亏损为700亿韩元。2018年第一季度,乐天百货在华销售额200亿韩元(预计),亏损额为160亿韩元(预计)。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去年,乐天集团就对外宣布不排除出售全部在华门店的可能。除了实体门店之外,乐天在同年1月12日关闭了天猫国际上的海外旗舰店,随后,其在京东上的商品也全部下架。

  败退

  在百货业态之前,乐天集团旗下超市品牌乐天玛特更早地施行了“退”字诀。

  乐天玛特在2008年收购北京8家万客隆超市宣布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仅用了1年的时间就将门店扩张到100家。巅峰时期,乐天玛特中国市场的门店数量在全球零售店中占比四成,并贡献了近七成的营业收入。彼时的乐天玛特对于中国市场信心满满,定下目标:预计2018年中国门店增至300家,销售额实现2000亿美元,成为“亚洲零售业之最”。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2018年到了,当年立志拿下300家门店的壮志豪情早已成过眼云烟,乐天玛特近年来一步步后退直至退出中国。

  乐天玛特的颓势从2012年开始显现。其于2012年—2014年共关闭了7家门店,2015年7月,同时关闭了山东4家门店,以此退出山东市场。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到2016年间,乐天玛特在中国四年间损失约合人民币29.4亿元,2017年亏损更是达到16.4亿元。为了挽救局势,乐天集团曾两次向乐天玛特进行大规模“输血”。

  2017年3月,韩国乐天购物为乐天玛特中国卖场注资36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1亿元)用于运营,不到半年,这笔资金就已全部用尽。同年8月,韩国乐天集团再次向在中国陷入经营困难的乐天玛特进行第二轮紧急注资,注资规模3亿美元。同时,乐天玛特还将在华法人代表全部换为中国人,实施本地化战略。然而这一系列举措依然收效甚微。乐天集团表示,彼时,乐天玛特在中国已损失50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9亿元)。

  为了止损,乐天玛特只能选择加快收缩战线的脚步直至彻底退出中国。

  今年5月,利群发布公告称,拟与交易对方乐天购物(香港)控股有限公司达成股权转让协议,购买其持有的2家香港公司及10家境内公司100%的股权,以实现收购乐天购物(香港)控股有限公司

  近日,乐天百货东马路门店内,近30家专柜已被清空。

       通过其子公司、孙公司、分支机构在华东地区开展的全部商业零售、仓储等业务。此次交易涉及自有物业门店13处,租赁物业59处,合计门店72家,交易对价为16.65亿元。事实上,这个价格还不及乐天玛特2009年10月并购扩张这些门店成本的一半。

  日前,物美集团相关负责人证实,乐天玛特再次以2485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4.72亿元)向物美出售中国六家超市运营商中的一家,华北地区21家门店并入物美体系,包括北京17家店、天津2家店、燕郊1家店、涿州1家店。直至此时,乐天玛特已全面退出中国市场。日前,乐天玛特的中国官网已经无法访问。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韩国业界和各免税店的业务报告,由于赴韩中国游客锐减,在韩国免税店业排名第一的乐天免税店2017年销售额为5.4539 万亿韩元,同比减少10亿韩元(约合600万元人民币);营业利润为25亿韩元(约合1485万元人民币),较前一年的3301亿韩元锐减99.2%,创历史最低水平。据韩联社估算,近年来乐天集团在中国市场因乐天玛特停业、沈阳乐天世界建设项目停工、免税店销售额减少遭受的损失总额超过2万亿韩元。

  水土不服

  无独有偶,在华失意的海外零售企业中,乐天不是第一个。

  2017年9月11日,卜蜂莲花宣布收购中国区上海易买得超市有限公司、上海新易百货有限公司和昆山易买得购物中心有限公司旗下的5家门店,包括瑞虹店、牡丹江店、南桥店、长江店和花桥店。至此,乐天的“老乡”—— 韩国新世界集团旗下超市品牌易买得全面退出中国。20年前风风火火闯中国的易买得最终也没能在华度过2017年那个寒冷的冬天。

  更早之前,家乐福在中国六个城市的合资公司的股权遭中方股东辽宁成大以4.2亿元打包抛售,包括沈阳家乐福35%股权、大连家乐福35%股权、长春家乐福25%股权、哈尔滨家乐福17%股权、杭州家乐福20%股权、宁波家乐福20%股权。彼时,上述6家家乐福合资公司已有5家亏损,累计亏损额近1亿元。

  与此同时,进入中国市场8年的马莎百货继关闭上海5家门店后再次宣布关闭在内地的全部10家店铺;随后,港澳店铺也打包出售给其特许经营伙伴Al-Futtaim.2018年年初,玛莎百货天猫店打出“近期关店”公告,这意味着这家英国最大服装零售商已彻底退出中国市场。

  有数据显示,2017年,海外超市品牌在华闭店数量明显增长,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日本的永旺等7个超市品牌共关闭45家门店,同比上涨28.57%。

  水土不服,是它们在中国遇阻共同的原因。

  有业内人士在分析乐天玛特败走中国的原因时提到:“乐天玛特内部大部分关键部门的负责人仍由韩国人担任,这导致经营策略很难与中国国情接轨。乐天玛特的管理团队也是高价从国外引进的人才,对中国市场缺乏了解。”

  其高昂的建店成本也为其盈利带来较大的压力。据了解,乐天玛特在青岛自建的首家门店,单店投资高达3.2亿元,比正常情况超出三分之一。

  此外,乐天玛特亏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建立起强大的供应链体系。乐天玛特在很多城市都是单店运营的,更增加了供应链成本,难以形成规模优势。

  而玛莎百货也同样遭到水土不服的诟病。其店内产品陈列、相关介绍都以英文为主,服装尺码也没转为中国消费者习惯的方式,产品设计也常常忽略了80、90后这些中国的主流消费者的购买习惯。英国《金融时报》曾吐槽称:“外国人抱怨这里的内衣尺码太小,中国顾客则觉得服装尺码太大,没有人喜欢货品不足的食品区。”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一些境外零售品牌在华举步维艰,但国内零售业的整体形势已经呈现出回暖的迹象。

  2017年,商务部重点监测的2700家典型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4.6%,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3个百分点,典型企业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8.0%和7.1%,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6.5和11个百分点,特别是实体零售逐步回暖,分业态数据显示,2017年,专卖店、专业店、超市和百货店销售额增速分别为8.3%、6.2%、3.8%和2.4%,较上年同期分别加快6.6、3.3、1.9和2.7个百分点。

  据2017年中国百货商业协会85家会员企业年度经营统计数据显示,百货店销售总额7155.14亿元,比2016年的6558.50亿元增长了9.10%;利润总额为61.21亿元,比2016年的68.12亿元下降10.15%;主营业务利润为191.95亿元,比2016年的187.59亿元增长2.32%。年末资产总额达到1470.36亿元,同比增长0.32%。

  “行业仍处于复苏周期的初始阶段,且更多由结构性因素驱动,因此只要经济不出现大的波动,复苏可持续且有韧性。”在海通证券分析师汪立亭、李宏科看来,行业质变的临界点已来,未来3—5年一定是产业集中度快速提升的时间窗口,大部分企业持续关店调整,而少数优秀龙头已加速扩张。“优秀公司完全可以既分享蛋糕的自然增长,也有机会快速提升市场份额,展现出在长期内可持续、稳健乃至持续强化的收入、利润及现金流创造机会,未来也一定是强者恒强的时代。”

顶一下
(0)

文章评论 [] [ 查看完整内容 ] [ 注册新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匿名?
搜公众号:飙马中国商业地产
搜微信号:pmmaket

扫一扫,请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