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这四大门槛,体育特色小镇不可不火!

来源:东方体育 时间:2018-09-07 作者:xujian

 

如今体育运动变得平民化、高参与度,加之居民对健康养生的重视,促使体育旅游不断火热起来,以体育+旅游形式出现的旅游目的地越来越多,其中体育特色小镇便是其中一种。热潮背后,是各界对新型发展模式的渴求:1、国家体育行业转型,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并作为支柱产业,小镇是体育产业聚集的最佳载体;2、城镇化必须脱离地产绑架,地方政府寻求新的产业抓手;3、传统地产不可持续,投资开发企业需新产业方向和增长点。

 

但体育小镇不同于其他特色小镇,因体育产业的特殊性,无法套用传统地产开发思路。目前市场上普遍缺成熟经验,少参考模式,处于初级探索阶段。为此,本文点出体育小镇4道门槛,供业者参考。

 

资源集聚

 

体育小镇必须集聚体育资源,但几十年举国体制、事业属性、政府垄断的独有模式,把优质体育资源几乎全封闭在体制内,既包括人才队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行业最优秀人才都在体制内,也包括场馆基地,从珠峰到海南岛,名山大川很多是体育系统各种训练场地与基地,数量巨大类型众多。此外国家级重大赛事资源也由政府统筹,民间可获得的优质体育资源有限。

 

当前体育行业变革,从事业转型产业,正处在改革释放体制内沉淀资源过程中。体育产业资源集聚,只能通过体育小镇这样大规模项目来实现。小镇发展体育,就必须抓住体育改革契机,通过小镇管理体制创新、组织模式创新、运行机制创新、有效融合承接体育体制改革释放的优质资源,探索创新结合模式。各地情况不同,创新路径不同,融合模式也不同,需结合小镇具体特色策划。小镇体育产业的高度取决于优质资源导入程度,资源集聚程度越高,就越需要体制上创新协作。

 

另一条道路,就是引进国外优质体育资源。落地中国则需打通渠道,有赖审批体制与合作机制的创新。初级做法可将国外赛事直接搬到国内(或经过本地化改良)。类似小型特色赛事不计其数,总能找到合适的引进。这些趣味性挑战性兼具的赛事,对体育小镇是极好的启动。不仅吸引体育爱好者,短期内引发大量关注,举办过程也可启发本土团队,开拓本地资源,塑造赛事IP。

 

更高层次的模式,是引进国外优秀的体育人才、体育理念和体育管理模式,进行最基础的本土体育产业培育。比如引进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最需要的基层教练、从社区开始组织地区间的赛事、复合型场馆的运营管理等。短期内囿于体制束缚无法全面开展,但不应放弃创新尝试,全面提升都是从突破口开始。

 

体育资源集聚的门槛实际上是制度门槛,必须靠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才能整合体制内资源。小镇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缺乏资源协调整合机制,只有通过管理机制创新,整合上层资源,才能协调部门与土地,汇聚政策,为小镇建设开拓空间。

 

环境条件

 

小镇环境条件必须满足运动与健康两方面需求。体育产业是大健康产业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小镇应具备强身、休闲和疗养功能。运动健康、慢病疗养、运动矫正与运动康复都可成为体育小镇的主要健康产业,因此需具备三方面环境条件:体育运动环境,健康环境,健康服务。

 

首先,环境基础必须满足体育项目落地。体育小镇必须能容纳30项以上的体育运动项目,因此还应提供运动场所条件、运动组织和培训等服务,不仅是满足“体育十三五”关于群众体育配套要求。

 

硬件条件包括运动场地、运动场馆、设备器材等。可选运动项目非常广泛,不同运动所需条件不同,环境标准特点唯上。山险、林密、水急、坡陡、蜀道难,对于时尚体育反成优势,如废弃矿坑、采石场、沟壑石滩,不适宜居住类开发,却可能适合户外登山、汽摩越野等极限运动,体育的魅力就是挑战。

 

其次,益于身心健康的自然环境。除空气、水、食物供给须达到安全健康标准,小镇还应具备优美健康的自然环境,使居民与消费者通过运动实现身心放松与心理调整,缓解亚健康状态,甚至进行慢病疗养。因休闲运动、时尚运动、运动康复与慢病疗养是主力消费,对运动环境要求不同于大城市,不一定以大型比赛活动为目标。亲近自然的运动场地才是小镇魅力所在。

 

第三,健康配套设施与服务。例如运动健康饮食,配合体育运动应提供运动营养餐。尤其是新兴的运动营养管理,作为运动医学的重要补充,还可以采取饮食和运动相结合的方式为慢病患者(尤其是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有效降低对药物治疗的依赖。完善的小镇健康环境包括有针对性的运动健康饮食,需要健康饮食材料供应条件。

 

更专业健康服务还包括矫正与康复,通过专业设备与指导,实现健康问题的矫正与伤病的康复,属于特殊的运动类型与服务。包括对运动损伤甚至身体机能部分丧失的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精准康复,通过各种检测手段定位患者损伤部位,精准诊断,再通过有效的个性化康复治疗手段,康复功能障碍。这需要配备大量尖精的脑科学和影像学的医疗检测仪器与设备。

 

消费支撑

 

体育小镇需要足够的消费人口支撑,体育小镇建设的大背景,是经济发展收入提高之后,富裕人口进入体育消费升级阶段,这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与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体育小镇的挑战就是通过产业升级把人留住。

 

目前国内体育消费人口严重不足。例如众多体育消费APP,没一款用户达百万。其深层原因是供给水平低,供给与需求错位。生活水平提高及富裕阶层变老之后,广场舞和暴走群体巨大,马拉松火到报不上名。缺的不是运动消费需求,而是升级后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深层问题出在供给侧,缺乏消费环境、体验渠道、细分产品,不能激活潜在消费需求。王者荣耀把电竞门槛降低到手机游戏,就不分性别年龄谁都拦不住,一款成功的产品体验,就会创造一个新的消费群体,就像尝试高尔夫的都容易上瘾。

 

体育消费每个领域都缺少行业细分,可以创新升级产品与服务的蓝海很多。例如青少体育培训,目标不是培养专业运动员,而是激发体育兴趣、培养健康的心理与全面人格。虽然很多教练员是优秀专业运动员,但不等于优秀教练,更不等于优秀青少运动启蒙教练。不但专业偏差,在职业资格方面,也缺少教育技能门槛与责任心监管环节。

 

体育消费与旅游消费不同,观光客来过景区不会再来,而体育运动消费者会成为常客。运动体验业态具有产品粘性,能成为小镇经济持续增长点。

 

市场主体

 

体育小镇的投资运营缺少有综合能力的市场主体。政府正在摆脱过去城镇化过程中的政府出资或垫资为主的“地方债”模式,要以社会资本为主,以企业为主。市场上有投资建设能力的大企业多没有体育产业经验,而体育产业多数业态都很难盈利,但运动项目拉动的旅游消费、培训与课外活动消费、文化产品消费、周边产品消费,远远大于体育运动本身消费。因此体育小镇必须跨界融合,共生发展。

 

跨界方式与程度可分三个层次:类型组合、业态组合、产业组合。既要体育产业链条充实拓展自身相关配套环节,也要深度嫁接其他产业,把长线产业培育目标和短期投资诉求统筹结合。目前体育小镇已经多产业并重,但深度融合不足。关键缺少有资源整合能力,有跨界综合运营能力的大型投资企业进入,不仅为基础设施建设,更要为体育产业培育埋单。

 

体育产业必须跨界发展已是共识,但跨界人才是主要瓶颈。体育事业长期在体制内封闭运行,和其他经济产业部门少有深层次跨界融合,导致体育体制内人士不懂其他相关产业,其他产业不懂体育,跨界复合型人才缺乏。

 

这样的体育产业生态环境,导致市场主体发育严重不健全。作为小镇运营主体,政府、开发企业、体育机构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小镇普遍缺少合格的顶层设计,不具备产业导入与跨界发展的框架基础,导致融资招商困难,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脱节,赛事无法转化为旅游产出。传统城镇建设与地产模式无法套用,体育行业的局限无法支撑小镇运营,模式创新升级是唯一出路,而顶层设计、资源导入、和整体运营,都需要跨界人才与跨界平台机构。

顶一下
(0)

文章评论 [] [ 查看完整内容 ] [ 注册新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匿名?
搜公众号:飙马中国商业地产
搜微信号:pmmaket

扫一扫,请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