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特色小镇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9-08-15 作者:未知
盈利模式不清晰
 
特色小镇,作为产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是集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等功能为一体,是以产业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相互融合发展生产、生活、生态的一个特定区域。特色小镇的核心是产业。在布局特色小镇过程中,主要围绕农业、旅游文化产业、科技产业、信息技术产业、健康养老产业、金融产业等几大类进行布局。当前,特色小镇投资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小镇缺乏特色,概念笼统不够清晰、文化挖掘缺乏亮点、产业链条支离破碎、平台整合力度不够,千镇一面和一哄而上的势头明显。
 
特色小镇热,因为人们希望它促进经济发展,在降低城市发展成本的过程中带动实体经济和创业。现在房地产发展在各类城市都遇到严峻挑战,由于城市控制人口,控制土地出让,导致房价过高,而大中城市,房屋空置率越来越高,过去房地产过度扩张的形式已经开始出现危机,加上政府的诉求开始转向对土地坪效的要求,房地产要升级,必须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这时,特色小镇由于拿地成本低的优势,吸引了众多开发商的青睐,房地产企业布局特色小镇也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城市发展动能转换的。但事实上,很多企业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对于小镇整体功能、产业定位、产品开发、服务配套、盈利模式等方面还没有摸索清楚,但是在做好详细的规划、投资拿到地了,之后怎么办呢?小镇开发周期短则5到8年,长则10到20年,短期内只好通过房地产回现,于是出现了“以小镇开发的名义行房地产之实”。
 
以上种种,皆是由于小镇盈利模式不清晰造成的。2017年12月4日,住建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产业建镇,防止千镇一面和房地产化”,特色小镇建设开始进入“冷静”阶段。
 
小镇最大的盈利点就是产业及服务,无论是研发还是生产,最终转换成效益,如果将小镇某种产品打造成品牌,就像瑞士小镇的钟表、美国格林尼治小镇的对冲基金、德国的奥迪之城等等,就等于站到这个领域的高端。一旦小镇拥有了某一领域的高端品牌,围绕品牌链条上下游产业的延伸,就成为小镇永续发展的支撑和动力
 
只见政策红利 不见政府套路
 
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国务院明确提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2016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全国要建设1000个特色小镇”;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十九大报告更是指出发展特色小镇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密集出台的相关政策,为特色小镇的发展营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
 
各地政府纷纷为了业绩、政绩寻找特色小镇,尽管有时候也会设定各种指标,要求生态、可持续发展等,然后围绕指标的完成提出各项要求,但很多政府还是按照产业园区的模式打造特色小镇,靠出让土地赚钱,而不是产业税收。
 
过去的城市发展大概是按照这样一种模式:政府招商,低价供地,同时投入基础设施,吸引各类产业的进入。政府通过土地出让金来弥补招商引资形成的亏损,这是中国产业园区的一般发展模式。而现在这种发展模式已经在大中城市难以为继了,房子卖不出去,该扩展的空间也扩完了,土地成本也上升了,招商引资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需要新的模式。打着特色小镇的旗号,按照过去产业园区的模式,把大中小城市、三四线城市的发展模式转移到特色小镇上,只是把高成本的发展模式复制到小镇,最后产业发展还是会遇到瓶颈或危机。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曾提到:“特色小镇的提出是对我国三十年城市化道路的一种总结,我们或许可以通过合理的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分布,推进小城镇的发展,更好的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特色小镇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低成本,包括土地、劳动力、消费、管理、公共服务、信息获取等成本低廉,而产业会自动流向成本低的地方,这符合市场规律和发展趋势;二是特色小镇的发展是按市场规律进行的空间选择,即产业聚集到空间中从而带动人口聚集,或者是人口聚集带动产业聚集。而只有在成本低的地方,才能形成人口聚集,形成聚集效应。
 
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脱虚入实的大背景下,我们要大力发展实体产业。特色小镇作为产业发展的平台,尽管在建设的过程中道路坎坷,但我们仍要坚持推动产业发展,加快特色小镇建设进程。
顶一下
(0)

文章评论 [] [ 查看完整内容 ] [ 注册新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匿名?
搜公众号:飙马中国商业地产
搜微信号:pmmaket

扫一扫,请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