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建设要“守得住寂寞” 追求产业独特性

来源:上观新闻 时间:2018-07-20 作者:xujian

 

19日,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组织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区域蓝皮书《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17—2018》新闻发布会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杨保军等在《特色小镇:观察与思考》中建议,探索创新特色小镇建设的多元化投资运营模式,允许社会资本包括农民出资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同时,特色小镇要守得住寂寞,让产业业态的独特性、唯一性成为竞争力的保障。

 

专家指出,根据当前全国总体情况,特色小镇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旅游型特色小镇,指以旅游及其相关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小镇,而非以其他产业为主导产业同时衍生出旅游产业的特色小镇。第二类是创新型产业特色小镇,是多布局于大城市周边、交通便捷、经济发达的地区,如浙江的基金小镇、梦想小镇、云栖小镇、河北的机器人小镇等。第三类是传统型产业特色小镇,以传统制造业为核心,多分布于长三角、珠三角等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或者是有历史产业基础的乡镇。

 

特色小镇是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实要求,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也是民间资本的新战略方向和深化改革的创新平台。正因为有了这些不同主体、不同目标的推动,特色小镇成为具有多重内涵的空间载体,受到广泛关注。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周边建设特色小镇,被视为承接城市功能外溢,优化区域城镇体系结构的有效抓手。在中西部等相对偏远地区培育特色小镇,政府则期望于能进一步集中农村优质资源、培育乡村特色化产业集群,推动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稳定农村社会结构。同时,特色小镇还是政府推动改革创新、引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抓手,也是民间资本逐利的新阵地。

 

不过,近几年,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专家们认为,主要表现为:违背产业培育的客观规律,定位雷同、重形式不重内容,模糊了旅游和宜居、宜业之间的区别,传统开发方式及泛房地产化风险,过于均衡的推动政策等。针对这些问题,特色小镇建设应坚守五项核心策略。

 

一是发挥市场主体配置作用。政府应在城镇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政策供给方面给予引导和指导,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出“杠杆”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探索创新特色小镇建设的多元化投资运营模式,并允许社会资本包括农民出资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实现政府、居民和企业的共赢。

 

二是把握产业特色,守得住寂寞。特色小镇产业业态的独特性、唯一性成为保障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为此,需要通过详细的区域比较与分析,厘清特色小镇的战略性培育方向,不做面面俱到的全产业体系,而是聚焦某个优势产业,确保该产业在小镇中的主导地位,并围绕其来打造独具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圈。

 

三是注重功能的叠合与溢出效应。特色小镇功能的叠合是寻求“1+1>2”的溢出效益,其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创新可能:一是以文化品牌战略强化特色小镇产业业态的独特性,将地域文化挖掘与产业业态培育形成融合与互促关系。二是在强调产业特色的同时,注重特色小镇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包括从单一生产转向研发与孵化、从生活日常供给到有品质的生活服务的转变,都是吸引人才留在特色小镇的重要保障。三是获得不同类型产业的互补作用。

 

四是关注空间建设品质,保育生态环境。在特色小镇的空间品质塑造过程中,有三个关键性因素:其一是空间尺度,尺度不大、氛围亲切的城镇环境有助于建立起彼此熟悉的社群,这样一种融合、亲密的邻里关系是特色小镇维持持久吸引力的内在源泉;其二是生态保护与保育,亲近自然是人类的天性,更易于亲近自然是小城镇相比大城市的优势所在;其三是文化特性的塑造,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鲜明的文化特色是特色小镇对外宣传的重要名片,也是增加小镇居民归属感和凝聚力的精神地标。

 

五是顺势而为,深化改革创新。作为当前国家着力推动的改革创新实验平台,特色小镇可能获得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在此基础上,如果能进一步构建政府、社会资本和村民的长期、共赢机制平台,更将有助于加快特色小镇的空间建设步伐,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特色小镇的建设策略可以精炼为对于“四态”的把握,即:业态、形态、文态、生态。业态指小镇独特的产业,形态则指小镇的空间形态和尺度,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文态指特色小镇应有的文化内涵,缺少文态的小镇犹如人失去灵魂;生态不仅指小镇自身的生态健康,更应让小镇融入整体生态环境之中,只有总体自然系统的健康和良性循环才能使小镇保持持久的生态活力。

顶一下
(0)

文章评论 [] [ 查看完整内容 ] [ 注册新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匿名?
搜公众号:飙马中国商业地产
搜微信号:pmmaket

扫一扫,请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