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建设应当注意哪些问题?成功的特色小镇又该具备哪些因素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9-05-14 作者:未知

 说起“特色小镇”总是会听到“差不多”“千篇一律”的说辞,这并非赞美,而是“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一种“品牌问题”。说到底还是缺少了生命力。要真正地让“特色小镇”成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钥匙”,引领新型城镇化的“特色担当”,还应该具有“三种力”。

 
品牌力。“特色小镇”只是一个统称,一个地方要真正地发展“特色小镇”就需要打响自己的“品牌”,这其实就是一种“内涵”,要在“吸引力”上下功夫,让一个小镇能够通过“品牌”叫响自己的名字。
 
创新力。“特色小镇”的生命力在“特”,不管是从建筑风格还是形态特点上都要“创新”,能够走出“复制”的偷懒模式,走上“原创”的耕耘模式,才能找准一个“特点”撬动整个小镇。
 
感染力。“特色小镇”不能仅仅让居住其中的人有现代生活的气息,也要有情感的归属,让参观者能够有“归家”的体会,这样的“特色小镇”才是有“味道”的、有品质的、有感染力的。
 
关于特色小镇未来发展的六点建议
 
1、注重顶层设计,做好全盘谋划
 
对于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决策是最大的风险。要解决特色小镇发展的一系列问题,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方向、模式、路径等关键问题。除了定性研究之外,还需要定量评估。定量指标选取上宜因地制宜,不能简单套用浙江省的规模和标准。但是浙江特色小镇采用的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可以借鉴的。
 
现有关于特色小镇支撑体系的研究还较为零散,需要对特色小镇的规划理论、建设标准、制度建设、法律法规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形成一套完整的支撑体系。特色小镇规划需要整体谋划,应包括概念策划、空间规划、项目计划、资金筹划等内容,指导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设计团队要根据实际需求配备专业人才,形成综合、专业的技术力量。
 
2、坚持制度创新,建立激励机制
 
体制机制和政策上的束缚是制约特色小镇创新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一些行政级别较低的镇级政府,受到我国金字塔型管理体制的制约,获得的资金、政策、人才等资源配置较少,给特色小镇发展带来了各种制度瓶颈。特色小镇要坚持创新,尤其是制度创新,赋予特色小镇先行先试的特权。县级政府做好整体统筹和监督检查,人事权、财权等可适当下放到特色小镇,在财政、土地、税收等政策上也要予以适当倾斜。要制定一定的激励制度,例如:税收返还地方、奖励土地指标等措施,鼓励企业参与特色小镇开发建设和管理运营之中。
 
3、把握特色小镇发展的关键要素
 
特色小镇的发展要把握五个关键要素:人、资、业、地、财。“人”,即要有人才资源。特色小镇应采取多种鼓励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到基层发展,包括返乡创业的本地企业家。“资”,即差异性、特色化的资源条件。要注重特色小镇本底资源的挖掘,寻找差异化发展的路径。“业”,即主导产业。没有特色产业,特色小怎就没有发展引擎。“地”,即建设用地的支撑。在现行制度安排下,城市发展会挤占基层镇村的建设用地指标,特色小镇只靠国有建设用地划拨是不能满足发展需求的,小城镇要充分盘活集体建设用地,释放新动能。“财”,即资本资金。我国镇级政府多半是吃饭财政,本身并无财权。一方面,要将更多的财政资金向镇里倾斜;另一方面,要鼓励社会资本和企业参与特色小镇建设,采用PPP等融资模式,弥补资金不足。
 
4、挖掘本底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本底资源是特色小镇发展的根本,要杜绝照搬照抄和拿来主义。要从地方的历史、人文、地理中寻找独一无二的资源,而不是随意套用泛而空的概念。本底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会带动特色产业的打造,这种特色是具有稀缺性、相对性和多元性的,是可持续的。产业特色,可以支撑经济振兴;文化特色,可以支撑品质提升;风貌特色,可以支撑文化复兴;宜居特色,可以支撑社会发展。
 
特色小镇一定要有产业基础,要利用自己特色产业去发展产业。特色小镇的定位要依托区域资源的禀赋和区位优势,切忌无中生有、勉而为之。中西部比较落后的县区,特色小镇应该依托镇区,要跟新型城镇化发展结合起来。中西部地区特色小镇要量力而行,结合自身条件去发展,不能盲目照搬浙江模式。
 
5、避免建设误区,重视后期运营
 
特色小镇属于新生事物,在建设上与以往的园区、新城等模式不同,要避免经验主义的套用。
 
误区一,经济至上。
 
浙江特色小镇建设注重创新经济的发展,但还是重投资、重效应,反映了经济至上的原则。这种思路有其特殊性,如果在全国推广,会造成很大的投资风险。
 
误区二,急功近利。
 
不能将“见效快”列入特色小镇的评价标准,这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尤其是那些依托建制镇发展的特色小镇。
 
误区三,自上而下。
 
对于打造、复制、推广这些词要谨慎,即使是培育,也只能说问题小一些。特色小镇发展应该是国家引导和地方探索相结合,国家做方向和理念的指导,放手各地自主探索、寻找模式。
 
特色小镇的运营是其成败的关键,再好的顶层设计,再好的建设投资,如果没有成熟的运营管理,都将付之东流。在招商和运营上:一是要更加看重项目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是可持续增加税收的能力,这样会摒弃一些纯粹地产类项目;二是更看中特色小镇项目所带来的外部效应,这种外部效应要能够带动乡村振兴和农民致富;三是更加看重对经营主体的选择,要能长期持有运营,避免频繁换手,短期套现等行为。
 
6、带动乡村振兴,解决三农问题
 
小城镇和特色小城镇在发展中要重点考虑服务农村、农民的问题,这与我国小城镇的地位和特点密不可分。我国的小城镇在诸多方面都是属地农村的中心地区,本身就有为农村地区服务的功能和属性。乡村的振兴和发展,离不开小城镇的带动,而小城镇的发展也离不开乡村劳动力、土地等资源的支持。因此,小城镇要着重解决农村居民就业问题,解决城乡融合和农村居民城镇化问题。
 
三农问题不仅关乎农村,也深刻地影响着小城镇的发展。三农问题得以解决,小城镇就如虎添翼。三农问题不能解决,小城镇就不堪负重。关于农村的土地,对于农村可以释放出来的土地资源有可能进一步成为资本追逐的对象,规划引领和管控都非常重要。目前土地存在粗放式使用,不精准、不集约、效率低的情况,需要规划来引导,使土地资源得到更合理的使用。关于农民的收入,有些地方通过对农民的培训把农民转成产业工人,再通过流转土地和宅基地入股等方法,按照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去种植农民享受相应股权分红。关于农业产业升级,需要转变生产方式、流转农田,用科学化生产、机械化生产、智能化生产及有组织的生产。
 
 
成功的特色小镇需要具备哪些因素
就可操作层面而言,成功的特色小镇至少需要拥有以下三大功能:
 
1、城乡经济勾兑的枢纽
 
观察被树为典型的特色小镇,不难发现,没有一个是与城市经济毫无关联的,相反,越是成功的,越是充分利用了城乡经济相融合的梯度红利与创新红利。
 
2、新经济的制高点
 
老经济在城市化、工业化登峰造极过程中已全面走向过剩,新经济需要新空间,同时新空间也乐于接纳环境友好的新经济。
 
特色小镇不可能重走工业化、城市化老路,因此,天然地成为新经济扎堆的主战场。
 
3、新商业投资的切入口
 
经典的传统商业,被互联网釜底抽薪,新商业不得不转向无法被电商、线上所替代的业态,其中体验经济是核心,而特色小镇集产业、旅游、休闲、消费等诸多体验经济元素于一身,恰好是商业投资新的切入口。
 
实际上,上述三点亦可作为判断特色小镇成功与否的标准。除此以外,成功的特色小镇大多还具备以下因素:
 
一、特色小镇是个有机生命体  
任何一个这个时代的综合体都是社会生命体进化的结果,是一种多要素、多技术、多手段、多模式的融合通化的成果。社会生命体进化的目的,是要成为有着主观意识,判断思维,感情记忆以及物质载体的有机体,成为一个能与人进行深度沟通的高等生命形态。  
特色小镇要当做是一个聪明的有机体来看待,去营造,才能让其有感染力和生命力。这个生命体首先是神志,机能,秩序,物质载体的有机统一,其次,是有自主行为和沟通方式,然后,是有独到的人格魅力。  
具体来讲,神志是小镇的灵魂,是文脉和新文化的融合;机能是功能构成,以上讲到的各类技术,产业植入都属于这一范畴;秩序是运营方式,开发模式的统一;物质载体,是形式构成,美学呈现的部分。这样的有机体认识,就把特色小镇从平面的功能堆积,向着立体的生命构成层面去发展了。
小镇的人格魅力是小镇进行品牌输出的前提,任何一个小镇都要以品牌输出为目的,没有品牌输出,小镇的品牌化改造就只完成了一半。只有各类品牌店,品牌产品通过小镇的有机升级,走出去了,特色小镇的品牌化目的能才真正得以实现。  
总之,特色小镇是目前中国小城市崛起计划的大机遇,只有从有机生命整体的层面来考虑,设计,注入灵魂,文化,调和诸多技术,功能,统筹考虑交互运营,和美学呈现,才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人居模型,引领社会发展。各种功能的无端堆积,只会让小镇设计趋同,浪费大好机遇。  
 
二、特色小镇的魂  
特色小镇的魂是由当地的人文脉络,现代文明的新风尚,以及当地产业的进化升级等要素共同融合的结果。其作用是提领小镇的各种功能,元素,让其有凝聚力,形成足够的信息差,具备品牌传播特性。不够聚焦的品牌,就不具备传播特性。  
具体来讲,特色小镇的魂首先要基于对当地人文脉络的深度梳理,包括历史故事,人物,遗址,风俗,物产,自然环境等等,找到当地的差异基因。寻找该差异基因与现代社会诉求的契合点,加以融合。研究当地产业体系,寻找特色产业业态。特色产业未必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但一定是有着品牌化潜力的产业,是当地的特色独有产业。  
 
三、建设特色小镇的诉求模型  
所谓的诉求模型,就是一件事情的标准成果。任何一件事情的达成都会与周边的事物发生关联,其成果也是多元,多层的。那么特色小镇的成果诉求模型是什么样的呢。我认为可以用一下一句话来概括。  
实现当地人居,自然,产业的有机融合,构建区域经济新秩序;促成区域品牌升级输出,打通当地经济内外生命循环体系,这是特色小镇建设的诉求模型。  
 
四、特色小镇的生态体系  
特色小镇的生态体系分为内循环和外循环两大组成部分,但又是一个统一的生态系统。  
内循环包括四个层次,分别是文化体系,功能体系,运营体系,形式美学体系。  
文化体系是小镇的灵魂;功能体系是小镇的机能组成;运营体系是小镇的生命运行秩序,包括物业,经营,开发等;形式美学体系,是小镇的物质载体,是神,行,气的综合呈现。  
外循环包括,品牌交互,品牌传播,品牌成果三个部分。
品牌交互是小镇与人的交互过程。品牌传播是品牌的宣传推广等。品牌成果是品牌的产品及品牌载体的输出,比如品牌体验店的输出等。
 
五、特色小镇的美学设计  
美学设计是特色小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时候是被忽视了,或重视度不够了。不夸张的讲,对一个小镇的定位高度,以及小镇的生命质量,通过美学呈现的设计就会毫无保修的暴露出来。  
目前的小镇设计有几个存在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崇古薄今。很多地方都把古建重新复原出来,做一条老街道,甚至有些地方都不是自己本土的古建风格,也一味的模仿。当然除非其模仿的古建极其精细,超越了古时候的古建水平那还是有一定的核心价值,能够成为经典作品,否则粗制滥造的模仿和复原,不夸张的讲就是历史的逆流。  
第二个问题,中外古今乱炖。这也是近几十年我们国家所处的历史阶段所带来的问题。眼前的资源和元素太多,我们选择起来眼花缭乱,以至于都想拿来用。这样大部分情况会令设计毫无美感。  
第三个问题,过度形式主义。特色小镇的形式美学与功能,文化只有和谐统一了,才能显示出其真正的美。过度的美学形式不仅会让人不舒服,反而有时候会拖累功能,喧宾夺主。所以,对特色小镇的美学设计一定是建立在和谐的人文,运营,功能,关系的基础之上的设计,不能独立存在。
总之,美学呈现是一切形而上思想认识的最终载体,不能简单从形式来考虑。大设计思维就是要从生命的根源上考虑问题,通化形而上下,形成有机统一体。  
 
六、特色小镇的运营体系  
特色小镇的运营体系是小镇生命的生命机能表现。包括了招商管理,物业管理,经营管理,品宣管理,再往细处分还有培训教育,食品安全,活动组织等等。是小镇与顾客,小镇自身经营的系统体系。  
以下提出几点运营的认识,供参考借鉴。  
1、运营体系一定要走在小镇实施的前边。只有将运营工作前置,小镇的生命机能才能完整,生命力才能旺盛。  
2、运营要充分考虑与当地原住民的融合。人居,产业,与自然的有机融合是这一轮特色小镇建设的起码诉求,充分调动原住民参与的积极性,并且能让其在小镇升级建设中谋取福祉,这样会让小镇的生命力更持久。  
3、市场化的运营机制。鉴于小镇运营的系统性,复杂性,和精细性,专业性,建议用独立的运营公司负责小镇的全盘运营工作。只有独立市场运营,才能够让小镇的灵活度和新鲜度得以保持。  
4、扁平化的运营管理制度。建议成立招商中心,经营中心,品牌宣传中心,物业管理中心,食品安全中心,综合管理中心,财务中心,培训中心等平行机构,构建扁平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更好的服务于市场。
顶一下
(0)

文章评论 [] [ 查看完整内容 ] [ 注册新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匿名?
搜公众号:飙马中国商业地产
搜微信号:pmmaket

扫一扫,请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