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原地踏步”,没进展?如何通过运营破题?

来源:文旅智慧库 时间:2019-01-16 作者:xujian

 

特色小镇的后期运营与前期建设同样重要,目前有许多特色小镇开工建设,却只能“原地踏步”,没有出现期待中的效果。这种现象该如何破解?本文,飙马告诉你特色小镇运营之道。

 

开发商是小镇生活的参与者、研究者、引导者和实施者

 

首先,通过在纵向视角开展对人类古往今来理想生活方式的探讨,以及在横向视角开展对世界各国小镇的实践研究,以此为基础,在营造小镇物理空间的同时,更好地满足人们以居住为依托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将客户的意见作为公司的宝贵财富。

 

其次,开发商是小镇理想生活的点火器和播种机,必须充分尊重业主的自主权利、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性,致力于服务业主,当好“保姆”,公司通过沟通和契约的方式引导业主,但不干涉业主的生活、不强加任何公司意志予客户,让业主实现自我管理。

 

 

业主自治管理机制

 

业主是小镇的生活主体,是小镇的真正主人。业主自治管理是塑造小镇文化的重要部分,对于推进小镇可持续发展、提升业主公民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营造理想小镇,应大力倡导和支持业主实行自治管理,鼓励业主成立小镇自治机构,倡导公开、透明、民主的运作方式。在小镇日常运营中,做好对业主的引导工作,不仅要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而且要努力使其成为创造主体、组织主体。业主的参与应贯穿于定位、设计、营造、运营的小镇建设全过程。业主参与不是简单的意见征询,而是要创造融洽的氛围,相互交流、激发灵感、充分表达、达成共识。

 

小镇管理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业主管理机构的选举要取得当地政府的认可与支持,认真做好沟通、汇报工作。

 

1955年,联合国推出了《通过社区建设实现社会进步》报告,提出了《社区发展的十项原则》,可以作为理想小镇自治管理机制建设的纲领和原则。

 

 

小镇公约是业主所共同约定的邻里社会生活秩序

 

小镇公约是业主所共同约定的邻里社会生活秩序。这种秩序的构建,并不是社会规范外在强行管制的结果,而是小镇管理理念和邻里规范的缔约成文,是居民之间的自我约定。引导小镇居民在所有社区建立起《公约》,《公约》制订过程中,应由95%以上业主的参与。《公约》和《礼记·礼运篇》中有关大同世界的描述,应镌刻在小镇(园区)中的醒目之处,让《公约》成为小镇(园区)的必配件,并推动其内容的真正落地,从而使得我们的邻里环境变得更加温馨、欢乐、和谐。

 

 

小镇邻里文化建设

 

邻里是人们以地缘关系为基础形成的一种初级社会群体,其群体成员所共有的归属感、价值感,是满足人们交流沟通的社会情感需求、维系社区乃至社会凝聚力的重要因子。

 

邻里文化作为维系“善邻”关系的核心要素,亦是回归邻里生活情趣、共享人生价值的精神纽带。邻里文化的关键价值在于共创、共建、共享,有着正能量的价值取向。

 

1、邻里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目标。 

 

邻里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如何培育良好的邻里关系,要逐步实现以下三个层次的目标:

 

让邻里居民从熟悉、交流到守望相助。

 

让小镇(园区)真正成为业主的自治共同体。

 

让小镇(园区)真正成为业主的精神家园。

 

2、邻里文化建设的宗旨。

 

追求和谐是中国传统社会伦理文化的终极价值目标。邻里和谐不仅是民众日常生活的精神需要,也被看作是良风美俗,可以作为理想小镇邻里文化建设的宗旨。

 

3、邻里文化的培育。

 

邻里文化的培育,第一是开展前期调研,调研的问题可以包含:业主需要什么样的邻里关系?业主有什么样的特长,是否希望为邻里提供相关志愿服务?业主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是否愿意接受志愿者服务?第二是落地执行三部曲:加强邻里熟悉度、培育邻里共识和邻里互帮互助。

 

加强邻里熟悉度: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居民内心需求,举办各种有利于促进邻里相熟的活动,让彼此不相识的邻里相互熟悉;建立小镇(园区)报纸、杂志、网站等文化载体,为业主提供交流展示平台,同时根据互联网时代人际交往的特点,注重运用QQ群、微信群等虚拟空间,增进业主熟悉度,逐步从线上延伸至线下生活。

 

培育邻里共识: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居民内心需求,组织因地制宜的邻里节等活动;要了解业主特长和兴趣,组建各种业主兴趣俱乐部,为志趣相投的业主搭建交流互动平台。

 

倡导邻里互帮互助:培育基层领袖,设置楼道组长,加强最小邻里单位之间的互帮互助;征募、组建、扩大居民志愿者,提供更加全面的志愿服务;组建“互助组”,时机成熟时搭建邻里互助中心,倡导更好的互帮互助氛围;在小镇(园区)报纸、杂志、网站等载体中加强对互帮互助行为的鼓励。在经过相识、相知、相助之后,温馨、亲切、和谐的邻里关系逐渐形成。

 

 

虚拟社区建设

 

虚拟小镇(社区)是以网络和电子媒介为依托、以互联网为终端的线上社区。通过网络社交功能,可以增进小区居民之间情感交流,为表达意见、建议提供重要渠道,有利于丰富小镇文化内涵,提升小镇的氛围,使得居民之间更加亲密无间。虚拟小镇(社区)以实名制为主,匿名制为辅,灵活运用好两者的各自特点,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小镇居民和管理机构的互动,不断优化小镇的自治管理方式,传播正能量,它是小镇居民归宿安心的精神家园。

 

有条件的项目应吸收社区中文化程度较高的业主(尤其是已退休老业主)参与虚拟小镇(社区)建设,发挥其积极性,更好地提升虚拟社区的活跃度和氛围。

 

 

探索和创新可持续运营之道

 

理想小镇是有生命力的,理应保持持久的活力和成长性。建成交付和业主入住只是理想小镇的新起点。项目公司总结既有经验,借鉴先进做法,在规划设计阶段就提前考虑、积极探索和创新小镇日常运营模式,探索具有小镇造血功能的财务模型,确保可持续发展。

 

通过前期引导,培养业主的自我经营意识,健全业主的自我经营管理机制。具备条件的小镇,应考虑发展产业、创造就业的可能性。可推动发展楼宇经济,建立招商园区,鼓励企业将总部搬至小镇安家;可设立小镇公益基金,拓宽、稳定资金来源,为小镇管理机构的日常运营提供资金保障。积极推进小镇(园区)配套与服务独立化,在保证业主需求的前提下,实现商业化运营,条件成熟时,逐步走向社会化经营。

 

小镇的商铺等商业设施,倡导在资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持有为主,要注意开发节奏,以确保其能合理、有序运营,促进整体商业氛围的营造。

 

 

文章来源:文旅智慧库

顶一下
(0)

文章评论 [] [ 查看完整内容 ] [ 注册新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匿名?
搜公众号:飙马中国商业地产
搜微信号:pmmaket

扫一扫,请关注我